2013年2月19日 星期二

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 - 2012 年入學面試試題


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

2012 年入學面試試題

第一部份 - 中文

分組討論,每組6-8人

在大堂等候,分組到不同課室,以中文討論一項時事,時間約五分鐘:

2012 年題目:對垃圾分類的看法

第二部份 - 英文

分組討論,每組2人,以英語討論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題目

1)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2) Please talk about your family life.

3) Do you like your home tow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olicy Address) Waste producers to pay
(01-16 12:46)

The government will focus on waste reduction at source, while landfills are being exhausted, the Chief Executive Leung Chun-ying said today.

In his maiden policy address, the government is implementing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schemes and the polluter-pays principle to boost the recovery and recycle rates of resource materials.

Recycling and reduction of food waste will also figure in cutting down rubbish.

"Since most of the recyclable materials are exported through the public cargo working area, the government will consider identifying suitable berths for bidding by the recycling industry for their exclusive use so that there will be stable provision of export facilities," Leung said.




Ref:



廢物回收欠配套 樣樣收費也枉然


以前民國年代,苛捐雜稅特別多,引起怨聲載道,有「民國萬稅萬萬稅」之譏。如今港府將徵費視為減廢環保的靈丹妙藥,繼膠袋徵費,接下來還將推行垃圾徵費、廢舊電器徵費、玻璃樽徵費以至電費累進制等政策,加重市民負擔及營商成本,大有「環保萬費萬萬費」之勢。



環境局下月就玻璃樽徵費推出公眾諮詢,初步建議先針對酒精飲品樽向入口商收費,每隻紅酒及啤酒樽收費一元。表面看,玻璃樽徵費的對象是入口商,不是直接取之於民,實際上羊毛出在羊身上,成本最終必然落在消費者身上。須知膠袋徵費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膠袋使用量,但玻璃樽是液體容器,徵費不會減少玻璃樽,最多只是補貼回收成本,鼓勵循環再用,在香港的社會現實下,最終能否大幅減少玻璃樽使用量,實在令人懷疑。
根據統計數據,香港每日產生二百三十多噸玻璃樽,加上其他廢玻璃,全年約十萬噸,相當於總堆填廢物量的百分之三。換言之,即使玻璃樽回收提高到七成的港府預期目標,對減少全港固體廢物只起到象徵性作用,聊勝於無。正如環保組織所言,當局不能只針對玻璃樽收費,所有飲品容器都應收費。不難想像,玻璃樽徵費只是牛刀小試,今後鋁罐、膠樽、紙盒乃至所有容器、包裝物等徵費將陸續有來。
事實上,港府環保無計可施,只好一味向錢看,除了垃圾徵費、廢舊電器徵費勢在必行,當局還考慮將以往針對商戶的電費累退制,改為累進制,亦即耗電愈多,付費愈多。用電大戶與小市民一樣實行電費累進制,理論上比較公平,也可起到鼓勵商戶節約用電的效果,惟不可不知,一旦營商成本因電費累進制而上升,必然成為各行各業競相加價的理由,刺激新一輪通脹。可見港府所有的環保政策,最終都是增加市民負擔。
誠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想要有清潔的環境,不能不付出代價,這一點市民能夠理解。然而,環保人人有責,最大的責任在港府,市民這也付費,那也付費,港府又承擔甚麼呢?實際上,港府幾乎是零承擔,只是不斷推出各種各樣的徵費政策,將環保的責任全部推到市民身上。
不可否認,徵費減廢並不是甚麼新鮮事,許多國家及地區早已有類似的措施,惟橘越淮而枳,在外地行之有效,在香港未必有效,關鍵是外地減廢有配套政策,多管齊下,一是從源頭減廢,做好垃圾分類;二是做好回收工作,鼓勵回收產業;三是建造焚化爐,減少堆填。反觀港府推動垃圾分類成效甚微,對回收業不聞不問,興建焚化爐又受制於各種阻力而舉棋不定。學環保只學皮毛,不學全套,結果自然是事倍功半。
徵費、徵費、徵費,港府搞環保除了收錢,已經束手無策,最終不變成「香港萬費」都難。
Ref:

5區設回收中轉站 業界指太少

【明報專訊】為提高廢物回收率,政府計劃於全港設立5個「社區環保站」,支援社區回收,讓廢物在源頭分類後,在「中轉站」暫時儲存和即場分類,既可增加回收率,亦可創造就業機會。回收業界認為「中轉站」數量太少,作用有限,環團亦指政府忽略扶助環保產業的政策,設立回收設施只屬「小修小補」措施。

用作暫時儲存即場分類

回收業一直詬病社區缺乏回收中轉站,以致廢物分類後仍儲存在屋苑的垃圾房,回收商每次出車都要到多個地點收集數量不多的回收物料,成本效益不高,體積大及重量輕的廢塑膠乏人問津。

據了解,環境局原先計劃於全港18區每區設立一個「社區環保站」,方便市民將回收物料運到回收站,但由於市區土地緊絀,最後敲定於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新界西及港島區各設一個站,稍後會就選址諮詢區議會,強調接近民居,並非處於偏遠地點。
「社區環保站」另一重要功能是收集不同地點的回收物料,節省回收商運輸成本,政府初步構思會接收生產者責任制計劃下的廢玻璃樽、電腦及大型電器,暫不會接收廚餘。環境局表示,將公開招標,委聘非政府組織營運,由剛獲政府注資50億元的「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

業界指應每區3個 環團指要近民居

香港環保回收業總商會主席羅耀荃認為全港只有5個「社區環保站」太少,每區至少有3個,才可發揮支援角色。地球之友環境事務主任馮詩麗認為,「社區環保站」必須接近民居,才能發揮效用,她去年曾到韓國考察,其中一個廚餘回收站位於人煙稠密的東大門,認為本港應仿效。她說,施政報告表示支援回收業,但缺乏全盤規劃,認為應推出具體措施扶助環保產業,例如放寬部分回收物料進口內地,本港回收業才有望打破「打包出口」困局。

Re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