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逾11項課外活動 憂難兼顧 調查:35%學生開學壓力偏高




  悠長暑假即將結束,面對下周開學日,香港青年協會調查發現,中小學生開學壓力偏高,三成半人壓力達七分或以上,最擔心是應付考試、課程太深、要兼顧讀書及課外活動,三成半人開學後會參與十一項或以上的課外活動,較暑假期間還要多。有中學畢業生指,備戰文憑試時,要同步兼顧多個課外活動,壓力大增,脾氣變暴躁,緊張時出現「咬手指」壞習慣,最終要捨棄學習喜愛的法文。

  青協本月訪問逾一千四百名中小學生,逾一成二人自評壓力「爆煲」達十分,三成半人擔心要兼顧讀書及課外活動,令壓力大增,六成六人預計開學後參與至少六項課外活動。青協督導主任余艷芳指,開學後補習及功課輔導增多,學生難以分配時間兼顧學業及課外活動。

  家長冀贏在起跑綫

  她認為,家長為學生安排活動的原意是好,但不少父母抱「贏在起跑綫」心態,為子女安排過多活動,造成「溫水煮蛙」情況,「以為無問題,不斷加多,子女不能享受樂趣之餘,反而壓力大增。」

  另外,受訪學生參與的暑假活動以體能訓練、藝術活動為主。逾四成二人參與課外活動,為豐富個人履歷,幫助升學,二成二人為達父母要求。約四成人認為參與課外活動,難以兼顧學業、休息時間不足。

  今年升讀大專的莊同學,過去一年應付文憑試之餘,校內亦兼任樂團團長,參與合唱團及校外多項義工服務,令她一度壓力「爆煲」。「常做功課至凌晨兩點,只能睡四小時,試過上課及測驗時睡着。」因壓力過大,性格變得暴躁的她,一緊張就會「咬手指」,「紙跌在地上,會自責拿不穩,情緒很低落。」最終她放棄學習法文,並減少其他課外活動時間,終能專心備戰公開試。

  青協接逾四千求助

  另外,青協過去一年處理四千六百宗求助個案,以升學及讀書壓力為主。關心一綫單位主任吳錦娟指,曾有小五生哭訴求助,指為備戰呈分試,常要溫習至凌晨,父母又強逼她假日上多個興趣班,令她感吃力,睡眠質素變差,臉上現深黑眼圈,被同學取笑是「熊貓」,考試又出現精神恍惚、腦海空白情況;亦有求助大專生為求「好履歷」而參與過多活動,卻令成績退步。她建議,家長多留意子女情緒,並按能力安排活動。


Source:http://hk.news.yahoo.com/%E9%80%BE11%E9%A0%85%E8%AA%B2%E5%A4%96%E6%B4%BB%E5%8B%95-%E6%86%82%E9%9B%A3%E5%85%BC%E9%A1%A7-%E8%AA%BF%E6%9F%A5-35-%E5%AD%B8%E7%94%9F%E9%96%8B%E5%AD%B8%E5%A3%93%E5%8A%9B%E5%81%8F%E9%AB%98-221019825.html

重拾學習動力




以自製樂器聞名的日本樂團「明和電機」早前在PopCorn商場舉行音樂會,由此而衍生的音樂機械人大賽,使一班從沒製作音樂機械人的高中生,以簡單材料製成作品並贏得大獎。他們當中有的無心向學,然而只要運用基本知識,發現創作一點也不難。

吳林峰和黃水波同學穿起與機械人一樣的服裝,頸繫煲呔手拿潮流電子結他,與跟前三名機械人一起「夾Band」流行曲《年少無知》。只見同伴為他們啟動兩名機械人的程式後,電子琴鍵上20隻手指便徐徐跳動,「坐」在旁邊的鼓手機械人應聲揮動鼓棒,有節奏地配合敲鼓,三名機械人加兩名同學,共同上演一場人機合奏的奇妙之旅。製作認真、演繹生動,令他們所屬團隊--佛教黃允畋中學奪得最具創意音樂機械人大獎。

惡補知識

獲得大獎,對於這群升中五及中六的學生來說是一大鼓勵。兩名電子結他手說:「我們只學了幾天而已。」為了這個比賽,吳林峰和黃水波特意借來電子結他惡補,他們在學校修讀資訊及通訊科技科,憑一點知識和興趣自薦參與。他們當中懂音樂的也不多,龍佩雯說:「我只考過綱琴二級。」

他們由零開始,在網上搜尋資料,看外國機械人的視頻,模仿別人的造型,然後購買材料回來試做。具體地做,他們才發現困難重重。網上所見機械人的手是能夠在鍵盤上像彈琴般左右移動,所需的電腦程式較多,於是同學們他們簡化概念,製造兩名機械人合共20隻手指,以每一根指頭按一個鍵,令手便不用移動。」每根手指各連接一個廉宜摩打,再接駁一些原始的電路板,機械人便造成。

用心鑽研

真正編寫電腦程式的是升中六的陳健。讀了三年中四的他,無心向學卻對電腦和機械甚感興趣,大夥兒思考的概念,大都由他來落實。因為用心鑽研程式,他竟重拾中四課本,「有些程式已忘記如何編寫,要重溫課本。」

這種感覺,負責編曲的龍佩兒也感受得到,鋼琴只達二級程度的她,憑着僅有的知識,卻能把三分鐘的音樂重新編寫成一分鐘的樂曲,「要減少連音,因為機械人做不到移動的動作。」她與陳健的一些基本功,對同伴來說已是寶。大抵父母如何苦口婆心,也不及同伴們的認同,和那種能力感,這種感覺能讓孩子努力向上。

製作機械人手指 同學馬虎變認真

指導這班同學的,是教授資訊及通訊科技科的梁啟帆老師說,製作機械人手指,需要以人手準確地把像鐵那樣硬的鋁片扭成長方形狀。

梁老師說:「最初同學們屈曲成長短不一、表面凹凸不平的手指,後來發現這會影響彈奏的準確性,才慢慢認真起來,小心計算尺寸,不怕辛苦地把20片鋁片屈曲成長短相同的手指。」


Source: http://hk.news.yahoo.com/%E9%87%8D%E6%8B%BE%E5%AD%B8%E7%BF%92%E5%8B%95%E5%8A%9B-224536277.html

調查:大學生「唔捱得鬧」「怕污糟」




  大學生有多耐勞?有調查發現,現時大學生在工作上「最唔捱得鬧」,生活上則「最唔捱得污糟」,整體大學生「捱得」指數僅為五十二點五分,表現並不突出;最需要鍛煉的地方,包括「捱得鬧」、「捱得長工時」和「捱得窮」,並認為外地實習、經常做義工,最有助提升大學生的「捱得」指數。

  本地慈善團體無止橋慈善基金早前委託社企「言論自由行」,進行「香港大學生捱得指數」問卷調查,於六月以電話隨機訪問一千名港人,當中約一成二為現正就讀大學的學生。

  調查就工作和生活方面,各訂出五項「捱得」指標,結果顯示在工作方面,大學生「最唔捱得」的五項指標依次為「捱得鬧」、「捱得悶」、「捱得人工低」、「捱得長工時」、「捱得返工遠」;生活方面,「最唔捱得」則依次為「捱得污糟」、「捱得窮」、「捱得餓」、「捱得熱」和「捱得眼」,十項指標中以「唔捱得鬧」的指數評分最高,錄得五十六點一分。

  調查又以受訪大學生自評「捱得」指數的分數,以及其他人對大學生的評分作比較,發現大學生自評的分數為五十六點三,其餘受訪者的評分則為四十六點九,約有十分之差,負責調查的「言論自由行」創辦人黃伯康表示,這反映大學生自覺「捱得」的表現不突出,而社會大眾亦普遍看低他們。「人人對『捱得』的觀感不同,加上現時教育方式主張少責罵、多鼓勵,與上一輩的成長經歷不同,才會出現十分的落差。」

  中文大學建築系一年級生陳泳欣表示,認同調查結果,她自覺亦是「最唔捱得鬧」和「最唔捱得污糟」,但今年五月隨無止橋大專團隊赴甘肅農村建涼亭後,認為自己的「捱得」指數提升不少,「因為建涼亭的過程中,我們曾經歷因計算出錯,以致導致訂少了部件而被教授斥責,在當地又經歷了十多天沒洗澡的日子後,即使滿地泥濘,都不介意席地而坐。」


Source: http://hk.news.yahoo.com/%E8%AA%BF%E6%9F%A5-%E5%A4%A7%E5%AD%B8%E7%94%9F-%E5%94%94%E6%8D%B1%E5%BE%97%E9%AC%A7-%E6%80%95%E6%B1%A1%E7%B3%9F-222231119.html

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末代高考生請願求學位




  末代高考生聯招結果上月底放榜,有部分考獲A級成績的考生,因未有循非聯招報讀八大,最終無緣入讀,近十名考生昨到政府總部請願,要求教育局給予他們合理待遇,包括協調各院校重新審視考生成績。教育局回應稱,所有院校在釐訂收生要求方面高度自主,當局不宜干預。

  根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數字顯示,今年有五千三百多名自修生報考最後一屆高考,其中七十二人的成績符合本地學位課程基本入學要求。早前有高考生在網上表示,即使考獲1A2B成績,亦與大學之門擦身而過。約十名末代高考生自救組成員,昨高舉「有A無書讀」橫額,到金鐘政府總部請願。成員批評教育局收生機制混亂,要求當局協助院校重新審視考生成績,以及接受合併兩年高考成績。

  教育局回應稱,今年有至少七十名持應屆高考成績的考生,獲八大院校通過非聯招途徑取錄,每所院校取錄數人至超過二十人不等,可見「高考遲放榜以致考生未能報讀大學」之說並非事實。教育局強調,所有院校在釐訂收生要求方面高度自主,當局不宜干預,但已與院校溝通,並鼓勵有關學生直接與院校聯絡,釐清疑問。


Source: http://hk.news.yahoo.com/%E6%9C%AB%E4%BB%A3%E9%AB%98%E8%80%83%E7%94%9F%E8%AB%8B%E9%A1%98%E6%B1%82%E5%AD%B8%E4%BD%8D-222143443.html

教師重金款待學生 不宜鼓勵




  程尚達日前提過,教師為籌謀開學,要自掏腰包購買文具與日常教具,其實近年教師不僅要掏錢補足文儀用品,自費款待學生飲食及送禮物,更在不少小學成為「潛規則」。

  有教師友好坦言,款待原意是關愛學生,但近年款待規模愈來愈誇張,甚至扭曲了學生的價值觀。

  關愛變得物質化

  教師友好在一所蟬聯「關愛校園」多年的小學任職,校園強調愉快學習環境,款待學生成為不成文規定,教師不僅會為學生準備生日蛋糕,平日更有不時宴請學生的習慣,「像我是高年級班主任,平時都會請學生吃快餐店或外賣薄餅,每次考試或測驗後,更自費宴請他們吃日本菜或韓國燒烤,每次都花上幾百元」。

  謝師宴近年在小學愈見普遍,但程尚達對這樣的「謝生宴」確是聞所未聞,友好坦言,校長認為教師宴請學生是關愛表現,尤其是大部分學生來自基層,認為款待能為學生帶來喜悅,雖然友好覺得不妥亦只好唯命是從。他不諱言,教師為求取悅學生及家長,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有教師借用學校禮堂,以到會自助餐方式宴請全班學生及家長,我們一群老師都目瞪口呆」。

  聽友好講,學校安排家長義工在午膳期間派飯,學期結束後要舉辦「義工答謝會」,最終也要教師自掏腰包請客,「校方沒有預算,家長也不願意自備食物,但答謝會每年形式都是『大食會』,結果作為負責老師的我,只好付了千多元叫『到會』,現在想起都覺得氣憤」。

  扭曲學生價值觀

  宴請成風,自然難免蔓延到送禮之上,聽友好講,教師為博取家長與校長信任,不惜擲重金購買禮物,「有人花了二千多元,為畢業生準備了一百支雕刻祝福字句的木製吊飾;有人更誇張,每名學生送上一隻價值五、六十元,體積如人頭般大的毛偶;反觀我只為一百名學生準備雪條,共花了三百元,已經相當吝嗇」。

  友好不諱言,標榜關愛的款待與送禮,已經扭曲成物質至上,「學生待人接物變得很功利,試過有學生嫌老師的禮物與宴請快餐店『很Cheap』,自己聽到覺得心裏很不舒服,其實關心學生是從心出發,不應該是鬥錢多」。友好最終受不了校園的「關愛文化」,轉職他校任教。

  不少研究已經證明,以物質款待等方式利誘學生,只能換來一時的快樂,不能令學生維持學業及德育的良好表現,更糟糕的是令功利主義在學生心中滋長,扭曲學生價值觀,如此「教壞細路」的關愛文化,絕對不宜鼓勵。


Source: http://hk.news.yahoo.com/%E6%95%99%E5%B8%AB%E9%87%8D%E9%87%91%E6%AC%BE%E5%BE%85%E5%AD%B8%E7%94%9F-%E4%B8%8D%E5%AE%9C%E9%BC%93%E5%8B%B5-222145255.html

仁大迎新營不參與推動政改活動




  正在推行「學界推動政改暑假迎新計畫」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早前表示有數十個學生團體參與,將在迎新營推動政改,當中包括樹仁大學學生會。仁大學生會昨發表聲明,澄清未有參與一切有關「佔領中環」及學聯的推動政改活動,今次純屬溝通誤會。

  仁大學生會幹事會昨發出澄清聲明,稱早前多次與學聯就「佔中」推動活動作出討論,並指月初會議上議決現階段不會參與有關活動。聲明又提到,會長吳仲達在與學聯溝通過程中,在未處理對議題分歧及知會幹事會情況下,答應學聯在下月舉辦論壇討論「佔中」,亦未在學聯常會上轉達仁大學生會的立場。學聯秘書長陳樹暉表示,曾與仁大學生會討論,對有院校未能參與表示理解和尊重。


Source: http://hk.news.yahoo.com/%E4%BB%81%E5%A4%A7%E8%BF%8E%E6%96%B0%E7%87%9F%E4%B8%8D%E5%8F%83%E8%88%87%E6%8E%A8%E5%8B%95%E6%94%BF%E6%94%B9%E6%B4%BB%E5%8B%95-222226348.html

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高教界憂新生「被逼」參與 60大專生組織 迎新營論政改





  社會討論政治氣氛熱熾,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發起「學界推動政改暑假迎新計畫」,本月起率先在參與的至少六十個大專學生組織舉辦的迎新營中,與新生討論政改及「佔中」理念,為推動政改鋪路。有參與學生組織強調,將討論「佔中」的正反兩面,不會偏頗,新生可彈性參與。但有高教界人士擔心新生「跟住玩」,等同被逼參與,猶如被「另類洗腦」。

  由學聯發起的「學界推動政改暑假迎新計畫」,迄今至少獲香港社會工作學生聯會、八所資助大學、樹仁大學、珠海學院、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明愛專上學院等六十個學生組織參與,惟恒生管理學院因未取得共識而未決定會否參與。參與組織率先在本月其舉行的迎新營中,預留十至三十分鐘,與新生討論政改及「佔中」理念,或向新生派發宣傳政改刊物。
  正反討論 避免偏頗

  社工學聯會長吳安祈強調,將與新生討論佔中的正反兩面,不會偏頗。但中文大學學生會政治與行政學系系會主席黃漢森直言,將對新生表明其「佔中」立場,「無論新生支持或反對『佔中』,只要深思熟慮便可。」他又希望藉此扭轉外界對迎新營的形象,「迎新營不單止玩,還可加入社會元素。」

  近日涉及「佔中」活動均有反「佔中」團體的身影,但中大學生會會長鍾耀華不擔心對方「踩場」,「最好他們來,重點不在於雙方的立場,而是提出甚麼論據。」他又指,新生可彈性參與,但不會事先知道有該環節。

  學聯派八千宣傳刊物

  學聯秘書長陳樹暉透露,已向新生派出八千本宣傳政改刊物,希望為大學生參與政改營造時機,迄今未有院校施壓;又指下月將與「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到八大演講,介紹背後理念,並舉行「學界商討日」,由學生決定參與政改的路向。

  不過,理大學生輔導網絡主任崔日雄認為,將政改及「佔中」議題加入迎新營不適合,「迎新營本意是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認識師兄姊。」他又擔心新生身處新環境,難免會「跟住玩」,有機會「被逼」參與,猶如另類「洗腦」。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討論時事無年齡限制,「任何活動都有正反聲音,只要是開放式討論就無問題。」


Source: http://hk.news.yahoo.com/%E9%AB%98%E6%95%99%E7%95%8C%E6%86%82%E6%96%B0%E7%94%9F-%E8%A2%AB%E9%80%BC-%E5%8F%83%E8%88%87-60%E5%A4%A7%E5%B0%88%E7%94%9F%E7%B5%84%E7%B9%94-%E8%BF%8E%E6%96%B0%E7%87%9F%E8%AB%96%E6%94%BF%E6%94%B9-222204498.html